杨神医的饥饿疗法得手值得我国医学界反思

http://www.cn40.cn 时间:2012-08-29 11:55来源:搜狐


     乳癌患者于娟受骗于“杨神医”的“饥饿疗法”,很快失去生命。

    昨日,大概所有人在读了有关于娟受骗的报道后,都有一个疑问,为什么“杨神医”的“饥饿疗法”让高学历的于娟上了当?

     从央视报道中可看到,“杨神医”的三人骗子团不仅没有仙风道骨和慈眉善目,甚至几近猥琐;用来包装自己治癌成就的材料漏洞百出;就是不让癌症患者进食的“饥饿疗法”与国际医学界针对局部肿瘤营养供给的“饥饿疗法”也是风马牛不相及,于娟等及她们高学历高智商的家属只要上网一查即知。

    因为于娟是复旦海归女博士,此前又曾在网络上发表过透彻的人生感悟,算是网络名人,所以,她的早逝,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。其实,各地只要好好查查,受骗于形形色色治癌“神医”的患者并不在少数。

    对这些乘人之危谋财害命的罪犯,一定要依法严惩,揭露他们,打击他们,减少危害,救人水火。

    另一方面,对骗技并不高明的“杨神医”们频频得手,我们也要反思,特别是我国医学界要反思,在表达对医疗骗子的义愤、积极揭露医疗骗局之外,医生们还应悟到什么?

    “杨神医”得手的秘密武器其实并不神秘,也就是钻了当下医疗及医患关系缺乏温度的空子。人们已感觉到,整个现行医疗制度和正规医生普遍缺乏对患者心灵安慰的手法、时间和空间,从医学生到从业多年的医生,大都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系统的训练和考核。医疗中技术主义之上成风,缺乏人性和人情的缓冲。医学是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也有不少是无力回天的,但医生如何把此信息传达给患者,要有技巧,不能简单一推了之,要有心灵的安慰。现在,不少患者为何病急乱投医,多半是由于失望和绝望。而“杨神医”们恰在此时给了患者心灵渴望的安抚和确定,甚至拨动了他们“心灵最柔软处”。我们不知道于娟突然放弃正规治疗而接受“杨神医”的具体原因是什么?但我们知道,她肯定没有在正规医疗体系中寻找到足够留住她的温情。

    这样做的,当然不仅是于娟,还有一些我们熟悉和喜爱的人。在健康和生命如此重大或唯一抉择上,如果有人,甚至很聪慧的人把票投给了骗子,以救死扶伤为职责和职业的医生们、医疗制度的制定者和管理者可以说与己无关吗?他们能做的只是置身事外地打打骗子而已?

    当代及未来医学的进步,越来越不应只是以医疗技术的进步为衡量标准,而是“有效的医疗不可能脱离人道的社会而存在”。

     大家都知道,中国的医患关系紧张,其实许多国家的医患关系都不轻松和不温馨。例如,为了防范恶性医院暴力的发生,40%的美国急诊室装了金属探测装备,防止带入刀枪。美国有调查发现,硬防范有效,但有限,更好的办法是医患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,并进而达成共识。为此,医生必须具有相当水平的交流技巧,要有“同感心”,即指医生在不需要亲身经历,就能凭借智力,正确洞察他人情感的能力,化解患者的负面情绪,因势利导。比如,医生愿意花时间倾听患者的故事,不仅关注故事本身,还需体悟其中情绪及背后真实含义。这些年,医学界也一直提倡“情疗”,因为医疗是一个情感过程,“情疗”就是医护人员用真挚、热情和友好的语言、表情和行动,向患者表达自己的关怀、重视和尽力而为,使患者对某医生或医院产生“朋友般”的信赖和亲和力,以此来提高疗效。

    遗憾的是,无论“同感心”还是“情疗”,我们许多正规的医生未必做得很好,或未必愿意下功夫做好,这里有多种因素,如客观上缺乏与患者闲聊的时间和空间等,主观上也没有沟通的愿望和职业的考核等。可“杨神医”们却在这里钻空子了。 美国特鲁多医生的墓志铭越过时空,久久流传,这是:“有时是治愈;常常是帮助;总是去安慰”;或译成“有时,去治愈;常常,去帮助;总是,去安慰。”这句墓志铭总括了医学之功,说明了医学做过什么,能做什么和该做什么。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、治愈,更多的是帮助、安慰,表达出医学对生命的挂牵,传递出一种人性的关怀。

     当下,中国医生亟需学会如何沟通和安慰病人,并坚持经常安慰病人,这是一个大问题,如果不能好好解决,过一段时间就出“杨神医”或博士受骗于“杨神医”也不是什么怪事。

    

   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国日用科技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