才下舌尖,又上心头

http://www.cn40.cn 时间:2012-06-02 14:29来源:搜狐


    观月儿/文

    近看,是两根竹筷夹起一片腊肉,让人馋涎欲滴;远看,沙洲出浴,夕山披霞;远近中间,不着一墨,想得出一江如练,水流无声,正是中国山水计白当黑的手法。七集电视纪录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参加第65届戛纳影展的海报,用足了“中国功夫”。只这么寥寥几笔的点染,饕餮里的风景,山水间的美食,一目了然。

    纪录片,午夜档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竟然成了“热播剧”,在中国电视史上还没有过。导演陈晓卿自供,他在央视干了二十多年纪录片,这是第一次自报选题被批准投拍的片子。这既证明了纪录片作为中国电视业的一个“物种”在本土生存的尴尬,也证明了以中国美食为卖点的片子内外都不愁销路。形而下者,《舌尖上的中国》里提到的美食,在淘宝的销量增长了几十倍;形而上者,有人已经把美食和记录美食的电视片,都升华到了彰显国家“软实力”的高度。

    中国美食的声名之盛,其实根本不需假电视之手推而广之。曾经看过日本NHK电视台的纪录片《中国面之旅》。NHK的摄制组从北京出发,沿着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新疆、河南走下来,从挂着“中华老字号”铭牌的高级餐厅,到污水横流的路边“苍蝇馆子”,一路寻访传奇般的中国面食。操着一口比大多数中国人还要纯正的普通话的铃木美妃,用夸张的日式表情和语气,一惊一乍地感叹中国面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剧组声称这是一部中国面食的百科全书,敢这么说就证明了主创的“无知者无畏”。在中国人看来,任何试图全面记录中国饮食的著作或者影像,都只能做挂一漏万的努力。NHK的《中国面之旅》就算再有一百集的容量,也不可能穷尽中国面食的美妙和深奥。

    一直以吃货自豪的陈导,当然深谙中国饮食这个话题有多么宏大。所以,他根本就没打算从厨艺爱好者或美食品尝家的角度下手。他对自己的聪明不无自得:“以往反映美食的节目更多的是记录吃的本身,烹饪技术介绍的比较多。而《舌尖上的中国》是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,来感受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、伦理、趣味等方面的文化特质,见识到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、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。”

    这让他的剧组对食材、工艺和味道都有足够的敬意,这让他们能够从查干湖的冬捕到南中国海的垂钓,从三年才成的诺邓火腿到一夕可就的家常水饺,记录下每一道吃食背后人的故事,展示出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、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美好的关系。

    浙江慈城那对打好年糕,等着儿孙从宁波回来团聚的空巢老人;香港大澳岛上那位回忆与老伴一起做虾酱,独自落泪的老奶奶;“心忧藕贱愿天寒”的挖藕客,凋敝渔村里的最后的晒盐人。他们才是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真正的主角,正像我们每个人,都是自已生活的主角。

    微博上有人说:“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虽是讲美食,但给人带来的更多的是感动。看着笋挖出来,火腿吊起来,渔网里闪闪发亮,揭开蒸笼冒着白花花蒸汽的馒头,拉面摔打在案板上的脆响,驮着黄馍馍的人的朴素的笑,都让人激动得想落一点泪去,多可爱的中国!”这正是创作者的诚意所在,美食和山水为表,文化自豪和乡土恋歌为里,表里如一。

    中国人把斯民斯土称为“江山社稷”,社是土地之神,稷是农业之神,足见土地与农业才是万世不易的根基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,这片哺育了中国人千百万年的土地,滋养了五谷之香,六畜之味,也塑造了我们的味蕾甚至五观六感和七情六欲。肠胃不能接受的,感情也难接受。肠胃不能忘记的,也是灵魂所思念的。

    拍过《人生》、《老井》等“中国西部片”的吴天明导演有很长一段时间客居美国,因为想念羊肉泡馍,竟然在“番邦”那片饮食文明的“未化之地”,努力凑齐了羊肉、大葱、香菜、油泼辣子,自己和面烤馍。一勺滚烫的羊肉清汤注入海碗,香味随着热气蒸腾而上,吴天明捧着碗,泪水奔流而下。那一刻,故土全在碗里,乡愁全在碗里 真是“你在那头,我在这头”。

    前些日子,妈妈托人,从老家给姑姑和我们姐妹带来了一大袋蒸好的榆钱苦累和槐花苦累。我家那一份,被老公细心地分成几小份,装进密封的保鲜盒冷冻起来,为的是慢慢享用。老公那蹑手蹑脚的珍惜,不独是对一种在城市里不易得到的食物的欣喜,还有一份对曾经时光的温柔怀念,对逝去乡土的无奈眷恋。我笑他。他便将一句脍炙人口的诗“扒皮”还给我 为什么我的嘴中常流口水?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。

    以前我总以为食物都去了胃里,现在我知道,才下舌尖,却上心头 那些得自天然造化的美味其实永远留在了心里。舌尖上的味道,就是乡土、故园和妈妈的味道。舌尖上的中国,就是每个人心里的中国。

    【免责声明】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中国日用科技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,请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。